內容大綱
  • 兒童肥胖的定義
  • 兒童肥胖的原因
  • 香港兒童肥胖的情況
  • 兒童肥胖會有哪些影響
    • 兒童肥胖相關問答

疫情下兒童肥胖加劇?5個兒童有1個肥胖!

香港疫情持續,大大影響兒童的生活習慣,繼而引發兒童肥胖。根據研究顯示,兒童肥胖比率由疫前4.8%升至13.5%,增幅達1.8倍!而且9至13歲小學生肥胖率由7%升至24%,代表5個兒童就有1個兒童屬肥胖,如果兒童持續肥胖,會影響多方面發展,如影響智力、骨骼成長、增加心血管疾病危機、自信心下降等,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兒童肥胖問題。

兒童肥胖的定義

根據香港衛生署的兒童肥胖定義:身高 55 至 175 厘米的男生,以及身高 55 至 165 厘米的女生,可透過「身高別體重圖表」來評估體重,例如120CM的男生應該約20KG為正常,如果超過體重中位數的 120% 定義為超重。

若身高超過 175 厘米的男生或身高超過 165 厘米的女生,則需改用體重指標(BMI)來評估體重,體重指標達 25 或以上即屬肥胖。

兒童肥胖的定義

兒童肥胖的原因

1. 高脂飲食

兒童正餐都喜愛口味濃烈的菜式,或是喜歡吃快餐,例如薯條、漢堡包之類高脂、高熱量的食物,父母普遍不阻止,更會縱容和溺愛,令兒童形成不良飲食習慣,在長大後更難改變。

兒童肥胖的原因

2. 遺傳因素

如果家長其中一方肥胖,子女有40%機會是肥胖;如果家長雙方都是肥胖,子女就有80%機會變得肥胖。有研究指,肥胖人士的基因多數是欠缺一種細胞名叫「瘦素」,是一種由肥胖基因(ob gene)編碼的蛋白質,也是人體第一種被發現的脂肪細胞因子。瘦素會與下丘腦區溝通,會告訴中樞神經「吃飽了」,而調節食量。

3. 疾病影響

一些內分泌疾病,如甲狀腺分泌失調、下丘腦病變、垂體前葉功能降低等,或是服用類固醇藥物,都會影響新陳代謝而導致脂肪積聚。

4. 零食過多

平日家長為了獎勵兒童,大多數都會給兒童零食,而大部份零食都屬於高脂、高糖、高鹽的食品,如薯片、朱古力、雪糕、餅乾等,滿滿的糖份及鈉含量,再加上反式脂肪和防腐劑等,多吃零食自然增加體重,而且會令身體愈來愈不健康。

5. 缺乏運動

多年前香港已有研究指兒童及青少年運動量不足,因過度專注學業,95%學生在平日運動量不足,即使學生在周末有較多運動量,仍僅得23.7%人達標。另外,在疫情下兒童為了抗疫更加缺乏運動,而且變得肥胖後,由於行動不便、運動過於辛苦,便更不願意運動,形成惡性循環。

缺乏運動

6. 心理情緒

香港兒童面對學業和生活上多方面的壓力,加上父母重心於工作,陪伴子女的時間減少,令兒童容易出現情緒問題,情緒病可以引致內分泌失調,又可能有一些兒童為了減壓就暴飲暴食。

7.太多電子娛樂

疫情下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愈來愈長,每次使用的時候都是坐下或躺臥,有美國研究指出,每天看電視或使用電腦1至3個小時的兒童,肥胖的風險增加了 10%至 27%。 

太多電子娛樂

香港兒童肥胖的情況

根據衛生署《疫情下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情況》 • 調查收集問卷660份(小學生424份、中學生236份),發現大部份中、小學生因避免染疫,減少體能活動和日常戶外活動,轉而留在家中享受零食,有逾兩成小學生飲含糖飲品和進食高鹽高脂食物(如薯片、雪糕)比疫情前增加。

缺乏運動再加上每天進食垃圾食物,令兒童肥胖的比率再次大幅上升。下圖就可以清楚看出四歲小童、小一二學生及中一學生的肥胖比率,在2011年增到2020年大幅飆升。

香港兒童肥胖的情況

香港兒童肥胖的情況

香港兒童肥胖的情況

兒童肥胖會有哪些影響

不要輕視兒童肥胖,很多人因為小時候肥胖而埋伏了不少疾病。例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尿酸、大腸癌、乳癌、不孕症等。如果年紀輕輕就肥胖,成年後罹患這些疾病的比例也會更高,根據研究指出,肥胖兒童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0倍,而且更有年輕化趨勢!

另外,兒童肥胖亦會導致心理、社會和行為問題。肥胖兒童有較高比例的社交障礙、憂鬱傾向、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問題,更可能於學校或其他地方,因身材受欺凌或嘲笑。肥胖兒童因此會進食更多食物去紓壓,亦因為經常被嘲笑而不敢外出做運動,導致兒童肥上加肥。

兒童肥胖會有哪些影響

兒童肥胖相關問答

1.如何預防兒童肥胖?

針對兒童的體重定下一些簡易目標,亦要定期進行體重監察、飲食紀錄。家長和兒童也要一同學習如何選擇健康早餐、午膳的配搭、零食分配等,以控制兒童攝取的熱量。

2.兒童長大後會變瘦嗎?

不會。兒童在青春期變胖,脂肪細胞的數量及體積會同時增加,到長大成年後,脂肪細胞的數量就變得固定,肥胖機會比一般人更高。

3.兒童不願意減肥,應該怎麼辦?

只說少吃零食,多做運動是沒有用的。家長是陪伴兒童最長時間的人,如果想兒童減肥,應該身體力行,成為他的榜樣,一起改變不良生活習慣。